跳出慕課,被稱為互聯網時代教育的新模式。按照教育部的規劃,到2017年前,我國要
認定1000余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然而到目前為止,作為其主要組成部分的教育部
官方慕課總共才200多門。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缺乏激勵機制,高校在慕課推進過程
中,老師們對這項工作并不積極。
??? 教育部慕課官網的地區負責人說:“慕課畢竟是新事物,高校對其有個接受過程。
”這句話只對了一半,高校建設進度緩慢是事實,慕課卻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從被稱為
慕課元年的2012年開始,這場“風暴”已經刮了4年,但它并未如人們想象般帶來顛覆性
改變。即使在歐美國家,慕課的發展也并不理想,甚至有人提出“慕課已死”“后慕課
時代”的說法。慕課當然不會死,但我們必須正確評價慕課的意義和地位——它不是在
線教育的全部。立足慕課,在更高層面、以更具前瞻性的思維謀劃高校在線教育大格局
,才是當務之急。
??? 近期,美國兩名大學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測評報告,稱所有慕課課程都存在低完成
率這一“軟肋”,在注冊課程用戶量保持增長的同時,課程完成比率始終低于10%。北京
師范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不久前發布的《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白皮書》顯示,在其統
計的1000多門慕課課程中,約20%的課程占到了師生網上交流互動數量的90%。
???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學員是三分鐘熱血,圖新鮮推開了慕課的大門,最后真正出滿
勤拿到畢業證書的寥寥無幾。而在線教育與最早流行的“公開課”不同,課程錄制制作
只是開始,之后的在線交流、答疑、作業批改更為重要。老師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不夠
,反過來助長了學員的懈怠,成為惡性循環。
??? 慕課的根本屬性是開放與公益。對于學生而言,書非借不能讀也,免費的課程往往
不會珍惜。除了那些自控力好、有超強學習欲望的人,普通人很難堅持下來。而對于老
師,慕課基本上是無償付出,靠的是情懷。情懷這東西人人都有,付之行動的一百個人
里只有十個,堅持下來的更是十不存一。與“時薪萬元”的高中網絡教學比,高校老師
? 顯然缺乏動力,“不積極”也在情理之中。
??? 為了保證慕課的公益性與課程質量,老師的付出必須由高校來買單。不過即使如此
,慕課也只是在線教育的有益補充,而非主流。本月初的一個論壇上,不少中西部地區
代表就認為,慕課最大意義就是提供了一個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平臺,對促進教育公平
和均衡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所以,慕課的種種特性決定了它并非適合所有人,而更類似
于一個公益援助項目,是高等教育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與使命。
??? 目前,國外的一些慕課課程已經開始嘗試收費服務,并出現了一種名為“私播課”
的新模式,即收費小規模在線課程。國內的慕課領域也發生了幾起巨額融資案例,向市
場化和商業化進軍。這意味著,傳統慕課正在演變成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在線教育模
式。如果高校仍狹隘地看待慕課,糾結于老師的“沒興趣”和“不積極”,無疑會跟不
上時代步伐,一慢再慢。
未來,在線教育有著無數個可能。高校必須打破思維與體制的束縛,從市場、老師、學
生等多個角度審視問題,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由慕課走向更廣闊的在線教育空間
。如此才能滿足社會需求,讓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泰爾視控提供為教育行業提供實時課堂記錄及網絡直播全自動高清錄播解決方案,助力
教育信息化改革,構建未來教育新模式。
?